
馬斯克Neuralink首植入人體 四肢癱瘓男可用意念打機閱讀過新生
去年1月,因意外導致四肢癱瘓的阿爾鮑(Noland Arbaugh)接受大腦晶片公司Neuralink腦機介面植入手術,成為億萬富豪馬斯克(Elon Musk)旗下公司首位人體試驗者。他近日受訪表示,該技術徹底改變其生活,不僅可單憑意念操控電腦及電子裝置,更重返課堂並計劃創業。該手術由機械人進行,耗時不足2小時,成功連接逾千電極至大腦神經區域。
從癱瘓到重新掌握自主生活
2016年,一場跳水意外讓年僅22歲的阿爾鮑肩膊以下完全癱瘓。他的人生方向頓失,過去的熱情與自主權被困在無力的軀體中。時間來到2024年,他的人生迎來了戲劇性的轉折。在馬斯克的大腦晶片公司Neuralink的臨床實驗中,他成為了全球第一位接受腦機介面(BCI)植入的受試者。手術後,他重新掌握了力量——不是透過雙手,而是透過意念。
他能隨心所欲地控制電腦滑鼠指標,從此可以打機、閱讀、學習,甚至控制家中的空氣清淨機。他表示,這是技術的賦予,更是心靈的釋放,讓他得以重返社會。如今,他在社區大學修習神經科學預修課程,更積極籌劃以自身經歷為主題的專業演說事業,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標與意義。
技術突破與臨床實現
Neuralink的技術核心在於其高度精密的植入裝置。一個硬幣大小的晶片,透過機器人在不到2小時的手術中,將逾千條比髮絲還細的電極線精準地植入大腦皮層,連接至神經元,以讀取神經信號。與過去需在實驗室內透過有線連接的笨重BCI裝置不同,Neuralink的裝置實現了無線傳輸與高度自主性,這使其首次能真正被應用於生活中。
然而,這項突破性技術也面臨挑戰。阿爾鮑植入晶片後,曾因腦部運動導致部分電極線退縮,造成約85%的功能失效,但Neuralink團隊透過軟件更新,成功部分恢復了功能。此後,第二位受試者的手術已針對此問題進行了改良,以減少類似情況發生。這項技術的發展路徑清晰:從2023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人體試驗批准,到2024年首例植入,截至目前,已有9位受試者(包含1名女性)陸續加入,持續推動人類科技的邊界。
馬斯克:下一步望盲人重見光明
Neuralink的願景遠不止於恢復癱瘓者的自主能力。馬斯克曾表示,其終極目標是實現人類與人工智能(AI)的「共生」。例如,其技術「Blindsight」於2024年9月已獲FDA認定為「突破性醫療器材」,旨在協助視神經損傷者恢復部分視力,讓盲人「看見」世界。
然而,這項技術也引發深刻倫理與社會討論:高侵入性手術風險、長期植入的安全疑慮、數據隱私與意識控制的潛在問題,以及動物實驗的倫理爭議,皆需嚴肅審視。隨著越來越多像阿爾鮑一樣的「賽博格」(cyborgs)出現,我們驚嘆於科技的力量,更需開始思考,當人與機器深度融合時,何謂「人」的本質,以及我們將如何駕馭這個未來的開端。
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
免責聲明: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,概與本公司無涉。投資涉及風險,證券價格可升可跌。